close

感染性心內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感染性心內膜炎一般可分為急性心內膜炎及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人大多有先天性心臟病或風濕性心臟病,在心內膜及瓣膜上附有贅生物(vegetations),這些贅生物很脆弱,容易脫落,造栓塞現象(embolic phenomenon)。
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中,心室中隔缺損、左側心臟瓣膜疾病、及系統和肺循環交流、大動脈轉位異常、開放性動脈導管等異常,較容易產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症。另外一些高危險群的人,如常用靜脈注射藥物、剛接受心臟手術、留置有導管的病人,也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症

病原菌

感染性心內膜炎最常見的細菌是綠色鏈球菌(streptococcusviridans)約占50%,腸球菌(enterococcus)則在接受下腸胃道或泌尿道的病人較常見。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則常在無先天性心臟病的病童中發生。另外黴菌、病毒也會引起。

臨床症候

  1. 在發病前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外科手術等,導致細菌感染。
  2. 可以聽到以前未曾出現的,新的心臟雜音。
  3. 病人有發燒及倦怠。
  4. 脾臟腫大。
  5. 病人有栓塞現象,皮膚粘膜出現紫斑(petechiae),在手指尖端出現小的紅痛結節,叫 Osler's nodule,有的病人發生半身麻痺。在手掌、腳掌出現所謂〞Janeway lesions〞的無痛性紅斑或出血點。另外可在指甲下看到線狀出血。這些可能是血管炎的表現。
  6. 在發病前都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口腔外科手術等。病人有發燒及倦怠,可以聽到以前未曾出現的心臟雜音,皮膚粘膜出現紫斑,在手指尖端出現小的紅痛結節;脾臟腫大;在手掌、腳掌出現無痛性紅斑或出血點,在指甲下看到線狀出血,感染性心內膜炎在心內膜及瓣膜上附有贅生物。這些贅生物很脆弱,容易脫落,有的病人造或栓塞發生半身麻痺現象。實驗室檢查包括:白血球數目增加、ESR上升、貧血、胸部X光可發現心臟擴大、心電圖顯示PR期間延長、T波倒轉,陽性血液細菌培養,這是最具診斷價值的一項檢查,但約有10%的病人其血液培養為陰性。

檢查室的檢查

  1. ESR上升,白血球數目增加,貧血,偶而血尿。
  2. 心電圖顯示PR期間延長,T波倒轉。
  3. 胸部X光可發現心臟擴大。
  4. 血液細菌培養,這是最具診斷價值的一項檢查,一般的細菌感染疾病, 血液抽5至10ml可長出細菌,但是在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病人,做血液細菌培養,必須抽取血液60ml,裝在6個瓶內,一起送檢查,長出細菌的機會才大,在抽取血液時,一定要注意無菌操作。約有10%的病人其血液培養為陰性。
  5. 超音波:M 型超音波可偵測到瓣膜上的贅生物 (vegetation),雙面性超音波可看出贅生物的位置、大小、形狀,加上都卜勒彩色超音波可看出瓣膜的功能異常。經食道超音波 (TEE) 則可偵測更小的病灶。若沒看見贅生物,並不能排除沒有感染性心內膜的可能。   圖片3  

 

治療

  1. 臨床上懷疑是感染性心內膜炎,抽取血液細菌培養後,立刻給予大量抗生素,一般使用penicillin,依臨床症狀及細菌培養結果出來後,改為對細菌有效的藥物,繼續治療4至6週。病人於治療期間需常臥床休息。若是黴菌感染,最佳治療藥物為 Amphotericin B 及 flucytocine。
  2. 治療後至少要追4個月,每次在門診部追時,應做血液細 菌培養。
  3. 假如有先天性心臟疾患,細菌感染治療後,造成心臟衰竭,須外科開刀矯正心臟疾患。另外像治療失敗,心肌膿瘍,反覆性栓塞痠等也是手術適應症。

預防

拔牙或扁桃腺切除時,經常有暫時性的菌血症 (bacteremia),而且泌尿系統和消化系統的外科手術也會造成菌血症。患有風濕性心臟病或風溼性心臟病的病孩,在手術當天和手術後兩天之內,應該用 penicillin 預防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預後

常見併發症心臟衰竭,常因二尖瓣或主動脈遭破壞。自從使用抗生素以後,預後較好,恢復率約有65至80%。

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Acute bacterial endocarditis

這是敗血症患者的心內膜被侵犯,大部分是由於葡萄球菌,β溶血性鏈球菌,肺炎球菌和大腸桿菌所引起的,臨床症狀以敗血症的症狀為主,可聽到心臟雜音,心臟會擴大且呈衰竭現象,治療須用大量抗生素,死亡率高達60至8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 cen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